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大会
(教育与社会学专场)在我校举行
12月11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大会(教育与社会学专场)在我校举行。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丁晓昌,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我校党委书记王仁雷,副校长张勤、潘文等出席会议。省社科联组织联络中心和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有关负责人、有关媒体记者、会议入选论文作者代表、我校部分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等180余人参加会议。张勤主持会议。
王仁雷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他简要介绍了我校发展历史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优势,对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我校相关学科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我校将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协作,奋力开拓,开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刘德海在致辞中指出,教育与社会学专场把“教育改革与人的现代化”确定为主题,立意高远,意义重大。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研究,引领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开辟新境界,创造新成果,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次专场共征集论文270余篇,经学术委员会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81篇,其中一等奖27篇,二等奖54篇。开幕式上进行了颁奖仪式。
在主旨报告环节,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丁晓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汪霞,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彭钢分别作题为《江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新时代与社会政策的担当》、《人的现代化视阈下研究生课程的挑战与改革》、《现代教育体系与现代化的人》的学术报告。
下午,在教育学分论坛,南京师范大学王建华作了题为《政策驱动改革及其局限——兼议“双一流”建设》的学术报告;在社会学分论坛,南京大学贺晓星作了题为《当代大学生的现代性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学术报告。16位论文获奖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
闭幕式上,徐之顺作工作总结,张勤致闭幕词。
李佶莲/文 谢昕潭 王宏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