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学术版)
省外专家咨询会在我院举行
4月19日,《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学术版)省外专家咨询会在我院成功举行。中国教科院基教所所长陈如平、原北京教科院副院长耿申、原浙江教科院院长方展画、上海教科院副院长张珏、原安徽教科院副院长张守祥、山东教科院教授曾庆伟、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黄崴、复旦大学教授徐冬青、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等作为专家组成员应邀出席。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晓天,课题组相关成员及两院兼职研究人员共同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李洪天主持。
李洪天致欢迎辞。王晓天代表课题组从历史背景、时代使命、前期调研及课题分工安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规划研制情况。部分课题组成员分别汇报了各自所承担的子课题的研究情况。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彭钢从前期工作与学术版定位、战略背景与战略定位、战略目标与发展指标和总报告的基本框架等四个方面,汇报了《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学术版)的研制情况。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宗晓华副教授从受教育水平、教育机会、教育投入、教育过程与教育产出等五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江苏与发达国家及其他省市教育现代化相关指标。南京师范大学李学农教授从2010-2020阶段江苏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及可实现度、新时代国家及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对江苏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2035江苏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选择等三个方面,介绍了《2035江苏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总体思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所长宋旭峰从新时代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江苏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江苏高等教育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江苏高水平教育现代化(2035)高教目标的研制依据;并对相关目标进行了系统阐释。
来自教育行政部门代表根据各地区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的思考和设想。张元贵提出,教育现代化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作引领,以满足基本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核心,以规范办学为前提,以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发展通道为标志,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导向,以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经费制度为保障,以促进人的充分发展为终极目标。金海清基于对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展望,提出要培养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实施“适合的教育”,进行科学评价。
专家组从不同视角对规划研制工作提出了修改与完善意见,并对子课题的后续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
此次专家咨询会上,大家建言献策,为本规划研制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为制定高水平、高质量的《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学术版)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新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并对李洪天等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刘学东/文 王宏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