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话剧《五四青年周恩来》将于5月8首演
大型原创话剧《五四青年周恩来》新闻发布会现场 谢昕潭/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 通讯员陶赋雯)4月26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在南京举行大型原创话剧《五四青年周恩来》新闻发布会。据介绍,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高校美育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大型原创话剧《五四青年周恩来》于2018年12月成功申报江苏2019年度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资助项目。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精心编排,该剧现已进入合成联排阶段,将于5月8在江苏省文联艺术剧场首演,并持续演出至5月10日。 这部话剧展现了青年周恩来的悲悯情怀、牺牲精神和人格魅力,描绘了周恩来从激情青年成长为青年先锋的心路历程,再现了青年周恩来亲历的重大事件及其思想的重大转变,既是对“五四运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纪念,更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缅怀。“这部话剧所关涉的重大事件及时间顺序与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基本一致;人物形象与中央的历史评价相吻合;人物的台词根据中国革命历史档案改编创作而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仁雷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校长王建表示,这部话剧以艺术的形式重现了风起云涌的五四时代,展现了在特定历史时期里不同人物的抉择和命运,凸显了青年周恩来的崇高精神。今年恰逢周恩来同志诞辰121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排演《五四青年周恩来》,对弘扬恩来精神和五四精神,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后的今天,与‘五四青年’一样,当代青年有着宝贵的青春韶华,二者时代不同,发展任务不同,但同处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肩负历史重任。”王仁雷提出,让当代青年了解近现代中国从怎样的历史阶段走来,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它的出现影响中国朝着怎样的历史方向迈进,大型原创话剧《五四青年周恩来》就像一面镜子,镜像着新时代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又该有怎样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这也正是《五四青年周恩来》创作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所在。 “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尽量强调剧作的真实性。不论是剧情的表演,还是舞台的呈现,更多采用的是中规中矩的方式,没有运用后现代的、超现实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以这个时代青年的激情反映五四时期青年的激情,用真实来反映史实,希望以这种方式给演员和观众心理和精神上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和感受。”该话剧导演、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志强说。 据姚志强介绍,这部话剧的主创团队,既有外请的专业演员,也有学院的师生,并分别饰演A、B角。这样不仅锻炼了学院的师生,也使这部话剧后期不会因为专业演员的变动受到影响,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王仁雷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全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辅相成;寓教于乐,强化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师范人才的美育培养体系;坚持正确导向,使高校学生能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坚持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五四青年周恩来》是加深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的有效践行。”王仁雷表示,展望未来,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自觉追思和学习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杰出楷模的崇高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五四青年周恩来》的编剧是国家一级编剧胡学纯老师。在创作这一剧本的过程中,胡学纯历时五年,九易其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特聘中国戏曲学院、南京市话剧团、原前线话剧院的部分专家老师担任此剧主创工作。胡学纯表示,青年周恩来是五四青年的代表,五四精神的代表。这部话剧重温了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示了周恩来的无私奉献、多才多艺、及其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体现了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新闻链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1904/t20190427_48710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