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剧种同唱一台大戏 校地共推戏曲传承发展
我校和丹阳市联合举办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展演和传承研讨会
12月19日至20日,我校和丹阳市委市政府在该市联合举办京杭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第二届戏曲教育成果展演暨交流研讨会,拉开了校地合作的序幕。党委书记王仁雷,校长王建,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继红,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教育厅、省文联、省紫金文投集团、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教育局、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江市文联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19日晚的展演活动主题为“水路·戏路·传承之路”,汇聚了大运河江苏流域丹剧、锡剧、昆曲、丁丁腔、柳琴戏、徐州琴书等10个独具魅力的戏曲剧种。来自大运河沿线多所中小学的学生纷纷登场,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王建伟、陈澄、陈明矿、魏佳宁、许亚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琴、张巧玲,昆曲新秀徐思佳,丹剧演员黄文军等名家名角也轮番上台助阵,赢得场下观众喝彩连连、掌声阵阵。活动展现了大运河江苏流域各个剧种的独特风采和江苏各地“戏曲进校园”工作的丰硕成果。
活动中,校长王建和丹阳市政府市长黄万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大运河江苏流域的戏曲传承发展和创新,合力打造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亮点。
20日举办了京杭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传承与创新工程交流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的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学校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党委书记王仁雷发表讲话。他说,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为重点的省属本科院校,我们选取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文化作为切入点,围绕江苏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整合各方资源,广泛开展校地、校校合作,对戏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培养、创作创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我们自己独特的贡献,体现了高等学校应有的文化担当、责任担当和服务担当。这次校地合作,是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工作的尝试,对深化文化挖掘、提升文化价值、打造文化地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表示,作为千里运河沿线上建县建城最早的古邑之一,丹阳正致力于深挖文化底蕴、提炼城市品牌,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合作,就是要实现校地的优势互补,深化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形成具有丹阳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现,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作出贡献。
孙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