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设“彩虹伞”志愿服务实践品牌,聚力打造卓越幼儿教师成长的摇篮——
激活实践育人“强引擎”
■本报记者 陈思洋 汪舒蕾 通讯员 陈蓓 刘琦 王璐瑶
“很感谢那段时光,让我们更加坚信‘彩虹伞’志愿服务团队的意义……”10月31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落下帷幕,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童归乡野‘麦’续百年——基于‘彩虹伞’乡村儿童志愿服务团队发展十年的田野调研”项目斩获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该项目负责人、江苏二师学前教育学院2020级定向师范生吴春艳感慨地说,“我们在最真实的乡村幼儿教育生态中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转化,见证了团队与乡村儿童的共同成长。”
贯通理论与实践是建构卓越教师培养方式的关键。江苏二师党委书记王鲁沛介绍说:“作为以教师教育为立校之本、以培养学前师资为重点的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单位,江苏二师立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彩虹伞’志愿服务项目为平台,创设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专业支持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路径,让学生在振兴乡村、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卓越’追求。”
以乡土为基,激发内生动力
“姐姐老师,你们还来吗?”“老师们还来哦!”每逢周末,江苏二师学前教育学院2020级乡村定向师范生张珂都会到南京市江宁区周里幼儿园开展志愿陪护。“我们以入户家访的方式详细了解乡村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绘本阅读、亲子游戏、艺术活动。”张珂告诉记者,同学们走进乡村幼儿园,对专业情况和未来工作环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增强了职业认同。
突出乡村教育特色、关注乡村教师发展需求一直是江苏二师学前教育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育人方向。“为强化学生服务乡村的意识与能力,我们以‘彩虹伞’项目为切入口,在长期志愿服务活动中生成了暑期实践、周末陪护、顶岗支教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认同和专业自信。”江苏二师学前教育学院院长田燕表示。
2013年,江苏二师学前教育学院创建初期,时任院长尹坚勤与全体专业教师共同成立了“彩虹伞”志愿服务团队。10年间,团队成员深入苏、黔、陕、云4省10余个县区的20余所乡村幼儿园,调研了3200余名乡村教师的课程实施情况,针对乡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百余个完整的课程方案。
“一把‘彩虹伞’,不仅撑起了乡村幼儿温暖有爱的成长天空,还为我们乡村幼儿园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贵州省荔波县瑶山村瑶山幼儿园园长覃霞告诉记者,“彩虹伞”团队曾多次到瑶山村,向当地幼儿教师传授当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用技能,通过建立师资培训基地等方式,为乡村幼儿教师赋能。“目前,团队与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教育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红色为魂,绘就育人底色
“这是两封绝密情报,需要小红军们帮忙传递……”在云南省弥勒市社会实践课堂里,“彩虹伞”团队成员以“巧送鸡毛信”为主题,设计了一个个趣味十足的闯关、挑战游戏,带领孩子们开启了别具一格的红色长征之旅。“红河弥勒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以长征中的意象‘鸡毛信’为主线,开设了美工、情景剧、游戏体验等众多课程,让孩子们在感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传承革命基因。”江苏二师2021级乡村定向班学生王涵说。
召开红色文化教育研讨会,设计红色教育活动,开发红色园本课程,创建抖音红色故事平台……近年来,“彩虹伞”志愿服务团队在充分调研学前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将红色文化与幼儿教育相结合,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模式,提升乡村幼儿红色文化教育效果。
如何将红色文化引入教学,形成优质的红色课程,是成员们思考的关键。江苏二师学前教育“红色文化融入乡村幼儿教育调研”项目负责人、2020级定向班学生冒炎介绍说,团队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红色资源,将环境创设与红色主题相衔接,设计出“忆苦思甜饭(健康活动)”“南京白局绣红旗(音乐活动)”等42个红色主题活动方案,并着重在主题教学、节日活动、家园互动等各个环节融入红色元素。
为了将专业所长转化为实践成果,江苏二师学前教育学院还成立了“大学生红色绘本工作室”,鼓励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主题博物馆、英雄纪念馆等,不断积累创作素材,并将绘本创作与幼儿园实习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磨炼了意志品格,增强了自身能力,进一步明确了青年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乡村定向班辅导员高正说。
以儿童为本,回归教育本真
传统服饰走秀、打陀螺表演、红歌合唱……不久前,在静谧神奇的瑶山村古镇表演场,一场由瑶山幼儿园全体师生和“彩虹伞”志愿服务团队一起自编、自导、自演、自展的“村晚”隆重上演。孩子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身着瑶族传统民族服饰,手持传统乐器,走到舞台中央,与老师们一同放声歌唱、欢快舞动。这场融合了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儿童特点的晚会,由“彩虹伞”团队为瑶山娃娃们量身打造。
吴春艳是此次“村晚”的主创人员,这是她第二次来到瑶山村。“瑶族有自己的文化底色,瑶山的孩子们也应该有他们独特的儿童语言和儿童教育。”吴春艳告诉记者,瑶山的小朋友们在“村晚”之前并没有上过舞蹈课,也没有接触过走秀,“但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无限潜能。我们要做的就是搭设舞台,让他们尽情展现自己。”
为了帮助乡村幼儿园开发出符合当地儿童现状的本土化课程,“彩虹伞”志愿服务团队以“课程支援”为目标导向,研究儿童和本土资源、文化的关系,形成具有民族文化、体现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帮助乡村幼儿园长远、持久地提升教学质量。
“陪伴过程中,孩子们的些许改变都是对我们的最大鼓舞。”参与“彩虹伞”周末陪护的2021级定向师范生张原宁告诉记者,“这种与幼儿的‘亲密’接触非常难得,让我更加了解儿童、熟悉儿童,真切体会到幼儿教育的本质——陪伴与倾听每一个儿童。”
截至目前,“彩虹伞”项目已为1000余个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家庭送去了专业的情感陪护、心理辅导服务,并对服务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帮助更多乡村幼儿家庭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
新闻链接:
http://epaper.jsenews.com/Article/index/aid/793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