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地理科学学院青年教师黄安奇博士以“Urbanization Pressures on Climate Adaptation Capacity of Forest Habitats”为题在国际顶级生态学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黄安奇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徐希燕研究员担任通讯作者,贾根锁研究员参与合作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61144754 和42405119)等项目的资助。
荒野-城市界面(Wildland-Urban Interfaces,WUIs)是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交汇的关键区域,承载着多样且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然而,城市化对这些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气候适应能力的影响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系统评估了全球WUIs区域森林在城市化背景下气候适应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城市向自然区域的扩张显著加剧了人类活动的干扰,进而导致森林冠层退化,包括覆盖率下降、叶面积指数减小,以及树冠高度降低等。冠层退化进一步削弱了森林栖息地的生态连通性,并导致热环境持续恶化,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与强度亦同步上升。这一系列变化削弱了森林作为物种抵御气候变化的热避难所功能,最终引发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研究建议,未来城市规划应统筹兼顾气候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韧性。
《Global Change Biology》是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具有极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2024年影响因子为10.8, 5年影响因子为13,全球排名:1/75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4/197 (Ecology)。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70166
图1. 城市化驱动下森林栖息地热环境与连通性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