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

发布者:陈瑜欣发布时间:2025-04-20浏览次数:46

师范生作为教师教育的关键培育对象,是未来教师队伍的后备军。为培养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师范生,4月18日,我校在草场门校区举办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会,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省内外高校及南京市头部高中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就正式发布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如何深化实施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我校在全省高校中,师范生占比、师范在校生数量、承担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数量均位居首位。面对当前人口数量变化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的新形势,我校锚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发布的《方案》中,明确提出:师范生培养提质十大行动。这十大行动内容丰富:包含精神引领行动,着力构建教育家精神育人体系;强基提质行动,聚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创新攻坚行动,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行“双师制”,实现大学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携手,为师范生提供坚实有力的教育指导;协同发展行动,推动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创新构建职前与职后持续发展相衔接的“4+N”终身学习体系;模式革新行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开展分类教学,科学划分培养类型,助力师范生个性化成长等。

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鲤鲤指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全省基础教育质量。70余年来,江苏二师师生躬耕教坛、兴教报国,形成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强师兴教、忠诚担当”的优良传统,赓续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为江苏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当前,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必须紧扣“强师兴教”使命,勇立教育现代化潮头。此次改革方案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三个聚焦”为主线,系统谋划了江苏二师教师教育的改革路径,呈现了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政治站位高。方案紧扣时代命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始终,通过构建教育家精神育人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二是改革举措实。从专业结构调整、师范生规模优化到培养模式创新,方案提出了“十大行动”,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抓手。特别是“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等举措,直面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特色彰显足。方案充分发挥学校“五中心四基地一智库”的资源优势,突出“扎根基础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扎实推进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现了地方师范院校的使命担当,为全省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二师样本、二师智慧。

校党委书记王鲁沛在致辞中指出,师范教育肩负着培养优秀教师、塑造民族未来的历史使命。去年8月以来,《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相继出台,提出要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建设,全面提升师范教育水平;要构建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这些要求对师范院校来说,既是重大使命又是发展机遇。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教师教育责任在肩、责无旁贷。作为一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培养人民教师而创办的高校,强师兴教是二师人与生俱来的价值追求。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始终高举师范旗帜,始终情系教师教育。然而,当前地方师范院校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和激烈的竞争压力:生源断崖式下降,我们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深远,我们要迎接挑战;新课改后,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变革,现在培养的师范生要适应未来教育,我们要提前谋划,做好准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及早进行前瞻性布局。另外,中小学师资的硕士化已成为世界潮流。随着“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质生产力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凸显。在这些背景之下,教育事业也将面临深刻调整。在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结构之变带来教育之变的大背景下,教育承担着支撑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任,如何提高适应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同步取得重大突破;在人工智能(AI)和教育技术要改变未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潮流下,如何适应人工智能带来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数字化时代教育范式的变革。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的我们只有主动识变、求变、应变,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才能擦亮师范教育办学底色,回答好“强国建设、二师何为”的时代命题。

会议由党委常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继红主持。

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叶忠、南京大学教授吕林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朱焱、南京市金陵中学党委书记孙小红等十余位专家受聘为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朱晓宏、南师附中校长朱焱分别作了题为《教师教育范式转型——基于教师教育大学的思考》《成全教师成为人师——关于教师教育实践的若干思考》报告。南京大学教授吕林海主持“名师畅谈教师教育改革”沙龙,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鸿彬(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中华中学校长朱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长雷慧清、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副局长张登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教授章飞等就教师教育改革及《方案》落地,进行深入探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皇甫立同发布《方案》,学前教育学院院长田燕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卢涛教授就教师教育实验班培养作工作交流。

我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此次出台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24年《新时代师范生培养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将师范生培养体系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构建教育家精神育人体系”“赋能创课能力”“构建育人共同体”等十大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三大特色——构建教育家精神育人课程体系,推动协同育人融合创新发展,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新样态。

/李安林、顾晔峰 /陈瑜欣 审核/李安林


返回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