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我校在草场门校区召开师范类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花书贵出席并主持会议,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合肥师范学院宋冬生教授,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郑燕林教授担任论证专家。相关学院(部)院(部)长、分管教学副院(部)长、专业负责人及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花书贵在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方案是师范生培养的“施工图”,关键在于落细落实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各教学单位要深入理解教师教育改革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他强调,此次论证会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专业支持,希望各教学单位要认真研究专家意见,切实提升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助力师范类专业在严峻挑战中把握机遇,开创新局。
郑燕林在论证会上指出,师范类专业需深入研究新课标和教师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明确课程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合理设置支撑矩阵,避免指标交叉和内容重复。她特别强调,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表述须严谨,课程设置应围绕师范生核心素养厘清内在逻辑,充分体现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响应。
宋冬生在论证会上指出,师范类专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师范生培养既要确保“合格上岗”,更要着眼“卓越发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设计要突出创新,体现岗位需求,服务区域骨干教师培养。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需精准对接国家标准、认证指标和新课改要求,立足弘扬教育家精神,探索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构建师范生职业能力图谱。宋冬生从“课改需求做到底、课程支撑做到位、课程任务做到家”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师德素养课程、数智创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素、设计方案以及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逻辑。
论证会上,各师范类专业围绕“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施能力如何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中体现;哪些课程高支撑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支撑哪些毕业要求指标点”三个核心问题,系统汇报了培养方案修订成果。两位专家针对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自去年8月启动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相继发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锚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师范生培养提质“十大行动”。各教学单位在前期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形成了各师范专业的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经专家多轮指导、论证,方案将于9月新学年正式实施。
文/宋雅 图/邱杨 审核/仇方道、王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