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腾飞 | 学工处举办人文通识系列讲座
近期,学工处举办系列人文通识讲座,邀请多位学界知名专家主讲,从文学、文化和文心的角度对不同主题进行探讨,为师生们带来学术与文化的盛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旨在提升人文素养。
01文学评论家梁鸿鹰:谈文学的重要性
11月1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在求真书院进行讲座,题目是:“我们何以不能远离文学?”讲座中,他强调了文学对个人视野扩展的重要性。梁鸿鹰结合个人经历和王蒙的《在伊犁》等作品,展示了文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文化差异和自然规则。他倡导学生热爱文学,把握青春,勤勉学习。

02朱寿桐教授:讲述澳门的文学文化
11月1日下午,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朱寿桐教授在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进行讲座,题目是:《从文学文化角度,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澳门》。朱寿桐以诙谐幽默的方式阐释了澳门名称的由来,展现其风土人情。他以《七子之歌》为切入点,强调澳门同胞与祖国的紧密联系,讲述澳门的历史贡献,分析先辈著作对澳门同胞的影响,让同学们看到了澳门独特的文学语境下蕴含的丰富内涵,并期望同学们深入挖掘澳门的文化内涵。

03蒋述卓教授: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向度
11月3日晚,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述卓在人文学部进行讲座,题目是:《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的精神向度》。他从《诗经》和三星堆文化谈到了民族文化记忆,强调了文学创作与社会、国家的紧密联系,并期望文艺工作者能创造传世之作,弘扬正道。

04王泉根教授:解读儿童文学
11月3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教授在崇德书院进行讲座,题目是:《儿童文学的十个关键词》。王泉根通过“两代人”“哲学”“品质”等十个关键词,阐述了儿童文学的文化精髓和文学期待。这些关键词贯穿人文、科学、心理层面,剖析儿童文学文化脉络,展示其活力与使命。王泉根还强调儿童文学在文化传承和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成为有温度的教师。

系列讲座提供了与名家交流、拓宽学术视野的宝贵机会,有助于培育文人品格、弘扬家国情怀,激励同学们在文学与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