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院:为少数民族学生开启成才梦想
本网讯(记者李月昭 通讯员陶赋雯)9月7日上午,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该校生物科学系的新生很好辨认,手臂上都贴着一枚别致的“生物控”标签。衣着朴素,相貌敦厚的孔迪就贴着这枚标签,安安静静地站在人堆里,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
今年,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第一次面向外省招生,一共招录100名新生,重点考虑招收来自师资力量薄弱的落后地区考生,其中来自少数民族的有34人,孔迪就是一名来自云南的回族男孩。
19岁的孔迪已经很有自己的主见,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异地求学,却正是为了坚守心中的还乡梦,“初中毕业去怒江旅游,发现那里的师资特别欠缺,怒江没有桥,很多孩子们都是坐索道去上学,凌晨四点起床,七八点钟才能到学校,很多学校只有一间教室,一个老师,孩子们不分年级都在一间教室里上课,老师这边给三年级上完课,那边又给四年级接着上。所以希望毕业以后可以回去当一名老师。”孔迪说,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往返于怒江两岸,为群众看病送药的索道医生邓前堆的事迹让他深受触动,“所以选择学生物医学,就是希望将来就算当不了老师,那我还可以当一名医生,回去给家乡的人看病。”
像孔迪一样的新生还有很多,记者在“绿色通道”前看到一个提着“爱心大礼包”的云南女孩,问她将来是希望回家乡还是在外面闯一闯,她有些羞涩却笃定地回答,“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爸妈会不会更希望你回家?”“他们和我的想法一样,哪里需要我就去哪。”
19岁的莫红虹和20岁的李秋兰,两位广西壮族女孩,相隔一天奔赴在同样的求学路上,头天下午的火车,第二天深夜才到南京,30多个小时的硬座,支撑她们走上这条路的,是“觉得这边的师资条件应该会好一些”的信念,同学们大多在省内扎堆,但“自己希望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觉得辛苦也是值得的。”
他们的梦想也是学校的梦想,据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建军介绍,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生活都做了特别的安排,食堂特别开设了清真窗口,住宿上也尽量安排东部地区的学生和他们同住,希望能帮助他们尽快融入陌生的环境,“希望为构造出平衡、公平的教育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程建军如是道出院方初衷。
新闻链接:http://www.jsenews.com/site/boot/newsmore_a201309086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