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作为教师教育的关键培育对象,是未来教师队伍的后备军。为培养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师范生,今天(4月22日),记者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获悉,近日,该校召开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师范生培养提质“十大行动”发布。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在全省高校中,师范生占比、师范在校生数量、承担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数量均位居首位。面对当前人口数量变化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的新形势,江苏二师锚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发布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师范生培养提质“十大行动”。这十大行动内容丰富:包含精神引领行动,着力构建教育家精神育人体系;强基提质行动,聚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创新攻坚行动,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行“双师制”,实现大学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携手,为师范生提供坚实有力的教育指导;未来赋能行动,创课能力培养工程,强化跨学科素养培养、提高数智化素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协同发展行动,推动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创新构建职前与职后持续发展相衔接的“4+N”终身学习体系;模式革新行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开展分类教学,科学划分培养类型,助力师范生个性化成长等。
会上,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鲤鲤强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70余年深耕师范教育,以强师兴教使命系统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新方案紧扣教育强国战略,突出三大特点:一是立足为党育人根本,构建教育家精神育人体系;二是推出十大行动,创新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及AI赋能教学等举措;三是依托五中心四基地一智库资源,打造扎根基础教育的改革样本,为全省提供可推广的师范教育实践智慧。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鲁沛在致辞中表示,师范教育肩负培养优秀教师、支撑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国家相继出台《意见》《纲要》,强调提升师范教育水平、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面对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作为建校70余年的师范院校,学校始终坚守“强师兴教”初心,但当前面临多重挑战:人口数量变化、人工智能冲击、新课改需求及师资硕士化趋势倒逼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在AI重塑教育生态、新质生产力崛起的背景下,教育需同步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此,学校必须主动识变、深化改革,前瞻布局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推进数字化教育创新,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破解“如何适应未来教育”的命题,以回答“强国建设、二师何为”的时代之问。
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叶忠、南京大学教授吕林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朱焱、南京市金陵中学党委书记孙小红等十余位专家受聘为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
江苏二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此次出台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是在2024年《新时代师范生培养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将师范生培养体系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构建教育家精神育人体系”“赋能创课能力”“构建育人共同体”等十大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三大特色——构建教育家精神育人课程体系,推动协同育人融合创新发展,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新样态。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明玉花 编辑/木樨)
新闻链接:
https://m.jstv.com/news/2025/4/22/1364282132027068416.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