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共叙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实践创新路径

作者:2019/07/18 09:3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师德建设实践创新,中国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在教育部教师工作与师德建设处领导下,于2015年开展了首批“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示范点建设。为了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2019713日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行了该项工作的交流评估会。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马斌,全国教育伦理学会会长、上海市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王正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淑芹教授,南京晓庄学院原党委书记王国聘教授,原金陵女子学院院长、中国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钱焕琦教授等参加了会议。我校副校长刘贵友教授,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科研处、学工、团委、师训干训、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师德建设协作共建单位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新时代师德教育中心主任张勤教授主持。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刘贵友教授代表学校热忱欢迎全国各地专家、领导莅临指导,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如何坚持践行“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精神。王正平教授明确了此次活动的三大任务:学习、交流和建议。马斌处向嘉宾们介绍了江苏师德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师德培育,新时代合格教师要做五勤,即勤读、勤写、勤学、勤问、勤思。其次,学校要整合教育学、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学科,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形成自己师德建设的理念和机制。并对我校师德建设情况进行概括,即有理念、有队伍、有成效。他希望继续聚焦主题,做好服务和辐射。

张勤教授以“立好德 树新人:师德教育创新的江苏二师实践”为主题,围绕理念先行—师德教育有特色、三全育人—师德教育实施重协同、活动拓展—师德教育实践结硕果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的做法。系统阐释了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把“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涵育师生师德的精神内核和行动策略

会上专家认真听取了组织部、教务处、宣传部、师训干训、马院等负责人的发言。文学院、马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等学生代表也纷纷回答了专家的提问。东台市唐洋中学校长史俊在与专家交流中提出了关于农村中学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困惑。与此同时,专家还翻阅了师德建设工作展板和有关支撑材料,参观了师德建设共建单位南京市十二中学,专家们一致表示,南京市十二中学在师德建设方面可圈可点,在以文化人、以课立人、以德正人等方面效果明显。

后,专家们对我校师德建设情况进行了点评提出建议。王淑芹教授认为我校师德建设“有理念、有灵魂、有机制、有成果、有经验”,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提出要求:师德建设首先要有理念、有灵魂,建设人员要清楚建设的精神原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理念下建构。其次要有机制,要不断优化学校内部整合机制和校外联盟联动机制,强化这一特色。再者要有成果。可以通过名师传记分析名师身上具备的共同点和基本要素,强化师范生这方面的素养培育。最后要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钱焕琦教授提出,师德建设既要实践,理论,要关注师范生《教育伦理学》等课程的开设,要求形成教育整合力量,在注意提高教师教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高师范生做教育转化的能力。王国聘教授提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不愧是“名师名校长的摇篮”。师德建设方面思路清晰,工作扎实,特色鲜明。做到研究先行,师德教育协同推进,师德培养凸显文化滋养。最后,王正平会长指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在立足新时代师德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成效比较显著。同时立足基层,通过全国、全省和本校平台推进、辐射,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后面需要在三个方面深入提炼总结:一是四年来如何发挥师范生主体积极性;二是如何发挥机制、制度的作用;三是师德教育如何系统化、规范化,力争为全国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新时代师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本基地将以此为契机,牢记教育使命,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王淑芬/文   谢昕潭/图



石湫校区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新河西路6号
电话/(025)56226111(校长办公室)
(025)83758188(招生办公室)
传真/(025)56226126(校长办公室)
邮编/211200
草场门校区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7号
电话/(025)83312020(校长办公室)
(025)83758188(招生办公室)
传真/(025)83700603(校长办公室)
邮编/210013
新浪微博 | 
微   信 | 
Copyright ©2015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 210013
苏ICP备05071373号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