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忠明教授应邀来院开设讲座

作者:2020/11/22 08:22

   20201118日下午,文学院“启旧沃新”系列讲座之“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科学问题”在石湫校区博1510会议室顺利举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忠明教授应邀为学院师生开设讲座,文学院院长冯保善教授主持讲座,赵敬鹏等老师与学生参与并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冯保善教授用当下流行热词“新文科”来作为讲座主题切入点,介绍“新文科”是传统的创新发展,在中国有悠久历史传统。传统学术的文史哲融通,应该成为当下新文科建设的一个方向。“新文科”强调融通式培养,我们的经典细读系列课程就本着这样的目的,更强调守正出新。

  李教授则以“新文科”为背景,将本次讲座内容分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科技信息”“理解科技对于理解文学的作用”“科技发展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以及“科技为文学接受提供全新视野”四个部分进行讲授。

       首先,李教授以杨玉环爱吃荔枝为例提出问题:荔枝从何而来?这些荔枝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吗?并据此分析唐代交通能力与运输保鲜技术不足以支持人们吃到新鲜的荔枝,从而推断出杨贵妃所食并非岭南荔枝,应是源于四川涪陵。由此可见,由于科技水平受限,古时人们解读作品时难免错误。如今,大家要学会从科学技术角度,以换位、对比方法解读文学。

       进而,李教授通过“大禹治水”的例子,并对大禹治水的成功不应完全归功于“疏通”方法的观点进行阐述,指出大禹治水成功因素中还应包含当时自然环境情况,并从科学角度分析得出高温和大量降水有关的结论。大禹治水时期,正处高温,水分蒸发快导致水位下降,这一点有助于大禹治水。李老师还举出战国时期的“郑国秦渠”之例:秦国经过水土改良,而成为当时强国之一。反观大禹时代,在当时条件下,并无能力对水患进行疏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法并不现实,至于《山海经》中山水之间的距离,迄今为止都是未解之谜。

       传统文化在科技中具有相当分量。李教授通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此战中对于学科交叉的表现来体现这一观点:诸葛亮利用气象学中的相关知识来确定雾的范围,从而判断敌方军队的大概行动时间;他还借助数学的相关知识来计算船只之间的距离、草人之间的间隙以及船队的分布;此外,诸葛亮还熟练的运用了心理学与军事学,在两者的双重辅助之下,才获得了最终胜利。除此之外,李教授还特别指出:倘若身处明代,各国之间进行科技实力的比拼,中国一定是名列前茅的,这正说明了古时我国在科技方面的发展速度之快。

  科技发展对文学创作也具有重大影响。李教授是从工具与文风的角度来看待文学的传播的,他指出: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今的文风和文体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然而诸如“月满西楼”“鸿雁传书”“折柳送别”之类的传情方式,到如今却都随着科技的发展渐渐消失了,而这正与文学的载体有关。现在品读《诗经》作品,有些人只看上几页书,便可大呼其为“经典”,而在古时,口耳相传即为经典。李教授总结:科学技术的进展决定了文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作品与其接收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讲座的最后,赵敬鹏老师对于讲座做简要总结,师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李教授解惑之余也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可以启发大家从科技角度了解和研究文学,并还鼓励大家要敢于从新角度去试着了解和学习事物。




文学院/文、图

石湫校区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新河西路6号
电话/(025)56226111(校长办公室)
(025)83758188(招生办公室)
传真/(025)56226126(校长办公室)
邮编/211200
草场门校区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7号
电话/(025)83312020(校长办公室)
(025)83758188(招生办公室)
传真/(025)83700603(校长办公室)
邮编/210013
新浪微博 | 
微   信 | 
Copyright ©2015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 210013
苏ICP备05071373号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