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3200多个岗位向师范生敞开

时间:2010-12-06浏览:4659

3200多个岗位向师范生敞开

2010-12-05    金陵晚报

 

  今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行情如何?昨天"百家优秀企业校园行"专场招聘会在江苏教育学院举行,提供3200多个岗位。尽管机会很多,师范生仍然感到就业压力不小。

200多企业抢招师范生

  据了解,自10月启动校园招聘会单位报名以来,众多企事业单位热情参与,不断打电话预订展位。原本招聘会拟设100个招聘展位,由于报名单位过多,不得不增加到200多个。

  记者看到,这些招聘单位中不乏知名企业,如苏宁电器、中福集团等,涉及教育、文化、机械、电子、医药、房地产、商贸等多个行业。

  一位房地产企业的招聘专员说:"我们对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还是相当欢迎的,一般来说他们综合素质比较好,待人接物有礼貌,也比较踏实肯干。"他们听说江苏教育学院是南京市师范生最为集中的高校之一,师范类学生占全校所有专业学生总数的70%。可这些单位收到的学生简历并不是太多,其热度远远不及学校。

  "感觉学生对我们的岗位认识不够,一些岗位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没办法谈。""中国500强企业"中福集团的招聘人员有些失望地说。

  在这场以师范生为主要群体的招聘会上,中小学校的招聘展位并不多。到场的少数几所学校--泗洪致远中学、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淮阴外国语学校,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大概招聘30-40人,现在投简历的已经有300多人了。"树人宿迁分校的招聘老师说,而且这还是在江苏教育学院一个招聘点,接下来他们可能还要去南师大、徐师大等招聘点。

师范生当老师也不容易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届毕业生高丽萍表示,自己的就业首选仍是当老师,"毕竟学的是师范,对这一行有感情,而且喜欢小孩子",她已经报名参加了六城区新教师招聘考试,还向雨花台区、六合区教育局都投了简历,这次招聘会虽然有很多知名企业,但她都没有为之心动,只投了一家教育机构,"如果实在不能到公办学校当老师,就先从教育机构做起。"她说。

  高丽萍还告诉记者,班里105名同学,一心想当教师的有50-60%,仅有的6名男生中,有4名当教师的愿望都很强烈。

  基于种种现实,她感到"压力不轻":首先,六城区新教师招考的报录比大约在10:1,公办学校的招聘名额非常少,基本上都是以个位数计;同时,她感到招聘学校对师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学科基础扎实、会讲课,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甚至对文艺特长也很看重。

  某培训机构招聘英语、数学教师,招聘人员对递交简历的学生说:"我们招的人要有较强的解题能力,一些奥数题要做得出、讲得清,同时英语也要好。"学生疑惑,招数学老师为什么还要英语好?招聘人员回答:"那当然,21世纪英语很重要,老师要会用双语教学。"

  "现在学校对新教师的要求的确越来越高。"江苏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建军表示,以前该校毕业生80%以上都会从事教师职业,而现在这一比例降低到40%左右。并非毕业生质量下降,而是由于参与竞争者多了。

培养模式将进行调整

  程建军分析,现在研究生教育已经"大众化",本科教育更是非常普及,不少中学在招聘时,优先选择研究生,本科学历的师范生更多是去小学教书,这与师范生原先的就业预期有一定差距。

  师范类本科生与非师范类研究生相比,有其优势,如有奉献精神、教学技能较好,参与过完整的实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等。但在开放性、创新精神方面稍显不足。

  据校方统计,2009年,江苏教育学院被南京市六城区录用的毕业生共124人,占当年南京市六城区新进教师数的23%;2010年,尽管南京市六城区报考的人数激增,尤其是大量研究生转入教师岗位的争夺大战,该校仍有82名本科毕业生被录用,占当年南京市六城区新进教师数的19%。

  为解决就业压力,学校正在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一些调整。如:大一、大二时实行大文大理的通识培养,让学生有更扎实的基本功;建立就业跟踪联系制,教师对学生就业进行连续性、阶段性辅导等。同时,在考研、留学、考公务员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与方便。

  此外,该校在专业上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从2003年起面向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开设了部分非师范类专科专业,涉及化工、电子、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近几年非师范类的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就业率。

本报记者 郝也

http://sh.longhoo.net/2010-12/05/content_4717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