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媒体报道我院亚青志愿者整体着装首次亮相
7月23、24日,中国新闻网、新浪新闻中心、中国江苏网、新华网江苏频道、江苏都市网、南报网、《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电视节目《南京零距离》等新闻媒体对我院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志愿者首次着装集体亮相进行了报道。
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报道如下:
“1.3万名亚青会志愿者昨天大换装。扬子晚报记者昨天前往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亚青志愿者培训现场,现场的亚青志愿者已经“武装”到位,一片清爽的绿色不仅显得朝气蓬勃,更为这个夏日增添了一抹“小清新范”。
亚青志愿者配发统一服装
“亚青组委会不仅配发了统一的遮阳帽、T恤衫、运动长裤,还有白色帆布鞋、运动袜、腰包、水壶和雨衣。”亚青会龙江场馆志愿者之家主任刘琦介绍说,亚青志愿者在统一服装的同时,在穿着上也有讲究,比如上衣不能塞进裤腰,长发女生必须扎马尾辫而不能披散着头发等。
换装后的志愿者都显得很兴奋,陪护助理志愿者余伟说:“白底搭配渐变绿,让我们整个人看起来都充满了青春的朝气。”“本来还没有太强烈的感觉,但整体这么一装束,感觉立马不一样了。”医疗助理志愿者卜雪笑着说,期待每一位志愿者伙伴都能在亚青会期间出色表现。
作为语言服务主管志愿者,陈敏欣在培训期间就要比一般志愿者付出更多,比如周末休息的时候,他们还要进行语言特训,为了服务亚青会,她也放弃了难得的实习机会,但身着志愿者服装的陈敏欣却坚定地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她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历练机会,相信自己和所在的团队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制服按“色”区分不同人员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亚青志愿者的服装来自2013亚青会运动装制服“彩神(春)”的绿色系,在这套服装的设计中,设计者不仅将强烈书法味道的七彩图案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而且还在南京亚青会核心图形和色彩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意和延伸,诠释出南京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青春气息。
根据国际大型赛事运动装制服色系识别惯例,南京亚青会运动装制服的款式一致,但设计为四种不同色系,以便于赛会参与者一眼就能识别出五类人员。经青奥(亚青)组委会内部评选,OCA(亚奥理事会)人员和国内外技术官员的运动装为蓝色系;组委会、场馆编制内人员的运动装为红色系;场馆志愿者的运动装为绿色系;安保人员的运动装则为橙色系。
工作证显示不同通行权限
虽然亚青志愿者的服装整齐划一,但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每个志愿者胸前佩戴的工作证的颜色却略有区别。“不同的颜色代表着志愿者可以进入场地的不同权限。”医疗助理志愿者卜雪介绍说,比如自己的红色证件,表明可进入运行管理区、公共流通区,而如果是蓝色证件,则意味着可以进入比赛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