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笃行”系列讲座第二十八讲“孔子教学艺术研究——兼谈孔门弟子的‘同学圈’” 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如密教授。主持人由文学院贡如云教授担任,百余名学生在线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李老师直接点明了教学的实践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本次讲座。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论语》中的五种教学艺术,即“子曰”“问对”“侍坐”“游历”和“正身”。接着,李老师指出,“子曰”即对话与互动式教学,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形式;“问对”需要教学者针对性地回答释疑;“侍坐”最具有生活意义,它是座谈讨论的前身;“游历”有利于师生随时随地共同学习;“正身”要求教育者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接着,李老师通过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结合颜回、子路等孔子早期弟子的事例,详解了弟子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受到的不同教育。而后,李老师又围绕孔子的教学艺术思想做出新的诠释,并从孔子周游列国的意义、孔子弟子的“同学圈”、孔子“以友辅仁”的教学方法、孔子的乐学思想与乐教精神、孔子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孔子的历史教学及其方法这六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其思想。
此外,李老师还介绍了孔子教学艺术思想精粹与中国古代优秀教学思想的形成,该部分主要包含“贵疑”“改过”“交友”“时教”和“致用”五种思想。接着,李老师对孔子弟子的“同学圈”这一孔门教学的亚文化现象进行了详解与分析,并强调了“同学圈”在传统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贡如云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学会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去思考、质疑;在阅读经典上,同学们更应该读出自己,开出新意,从而得到新诠、新释、新解。
本场讲座意义深远,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也为师范生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将积极行动,进一步扎实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
张湖冰、王琼悦、史俊超/文 、文学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