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生化学院举行迎校庆系列学术讲座

时间:2022-11-16浏览:4763

为迎接70周年校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2022年11月7日至11月10日,生化学院邀请了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江苏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师生带来系列精彩的学术讲座。

11月7日晚邀请了江苏大学包玉龙教授和南京财经大学庄昕波博士围绕“肉制品食用品质研究前沿”开展了交流讨论。包教授首先介绍了肉品加工学的知识,并从自身的求学经历出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学习择业方面的好的建议。庄老师以低脂乳化香肠的开发为切入点,介绍了脂肪替代物的类型和各自的优劣势,并重点交流了油凝胶的制备、表征及在乳化香肠中的应用等一系列的研究。此外,两位老师还重点介绍了各自学院及团队的硕士研究生等情况。

        119日下午,大连理工大学王治宇教授应邀做客生化院名师讲坛,线上做了一场题为“无金属锂高安全性、高能量二次电池”的学术讲座。报告由钮珊珊博士主持,季益刚副教授特邀作为讨论嘉宾,全校50余位师生在线聆听了本次报告。王治宇教授高屋建瓴,首先介绍了发展高性能电池技术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发展低碳清洁经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大战略需求,基于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瓶颈,提出基于不含金属锂、氧等高活性物种的高容量硫化锂正极与硅负极之间的稳定多电子氧化还原反应,建立高能量、本质安全的电池化学新体系。王教授的讲座内容深入浅出,钮珊珊博士和应邀的季益刚老师及来自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的老师与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与会师生获益颇多。

119日晚,北京化工大学徐庆红教授应邀做客生化院名师讲坛,线上做了一场题为“宽口径、厚基础、重点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报告由周安南博士主持,丁正峰副院长及全院五十余名师生在线聆听了本次报告,特别邀请了杜攀副院长作为讨论嘉宾参与了交流。徐教授围绕适应新模式形式下的化学课程建设宽口径厚基础教育在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方面的体现如何更好地做好拔尖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培养在北京化工大学实验教学中的体现如何正确看待和做好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会教师和徐教授就如何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进行深入交流,部分学生就参与竞赛问题向徐教授请教,徐教授也热情地给与解答。

2022年11月9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长发教授受邀在博学楼1-412做了题为“当前生物师范生培养感悟与教学改革示例-以动物学为例 ”的报告。周长发教授在教改缘起、主要措施、教学实例、心得体会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他二十余年来在生物师范生培养上的心得体会与教学实践。他提出本科是以研究为基础的、基本的大学学位,需要教师在科研与教学上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达到大学教书育人的目的。周教授特别提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科学创新思维的训练,每一章节提供创新思维训练的素材,启发式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周教授以自己讲授的动物学为例,为师生开展一堂生动教学的模拟授课,以饱满的情绪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吸引了在座的诸位听众。

一场场“学术盛宴”紧扣当前研究热点,研究内容前沿专业,问题分析深入细致,给予与会师生极大启发,不仅开拓了生化学院师生的科研视野,而且对助力学院内多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钮珊珊 周安南 刘俊雅 宋志顺/文、图

丁正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