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明清文学与运河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

时间:2024-06-20浏览:10

□通讯员 戴晓凤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日前,“明清文学与运河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80多位专家学者会聚南京,就明清文学研究与运河文化诸多学术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大运河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明清文学的发展与大运河息息相关。文学作品中展现了运河沿岸丰富多彩的漕运文化、商贸文化、乡土文化、风俗文化等文化风景;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创作于运河周边市镇,不少重要的作家生活在运河周边市镇。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体现了经济与人文的和谐共存,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相得益彰。 

会议聚焦运河流域作家作品研究、明清文学中的运河文化、运河与明清文学的嬗变演进、明清文学与运河文化其他问题研究等四个领域,展开深入研讨。 

记者发现,参会学者中,既有萧相恺、赵兴勤、陈书录、左东岭、朱万曙等学界前辈,也有一大批中青年骨干,还有一批正在崛起的年轻学者。本次会议共收到高质量论文60篇,会议论文集共900页,总字数约90万字。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书录以明清文人视角,从五个方面解读深受运河影响的里下河地域文化特质,又以文学视角总论里下河地域文化的整体特色。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冯保善介绍了明清江南运河城市与通俗小说刊刻传播的关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范金民教授以《金瓶梅》《型世言》等明代小说为例,分析了明代商人在大运河沿线活动的情况。 

在会议论文集中,运河文化与明清小说个案研究论文达31篇,其中涉及《红楼梦》的论文就有10篇。比如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徐永斌分析了《红楼梦》中沿运河城镇活动的文人群体。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孙伟科分析了《红楼梦》中对运河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建忠对《红楼梦》南北风俗书写进行了再思考。 

专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标志着以运河助力明清文学研究“范式”已经成熟,并将不断走向深入。

新闻链接:

http://jlwb.njdaily.cn/h5/html5/2024-06/20/content_559_157973.htm